高级金融研究院 Advance Institute of Finance

我院杨子晖教授相继在《世界经济》、《管理科学学报》、以及《经济学(季刊)》发表(录用)论文

      我院副院长杨子晖教授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阶段性成果,相继发表(录用)在高水平杂志《世界经济》、《管理科学学报》以及《经济学(季刊)》

      成果一:杨子晖、王姝黛:《行业间下行风险的非对称传染:来自区间转换模型的新证据》,《世界经济》2020年第6期。

      论文摘要:本文对中国11个行业的下行风险进行测度,并采用新发展的非线性平滑转换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行业间风险传染的宏观驱动机制,通过构造非对称的风险传染矩阵分析了各行业在风险传染链中的角色。研究发现,下行风险在传染过程中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当经济体的下行压力增大、面临较大的政策不确定性或实施扩张性信贷政策时,各行业间将呈现更为显著的风险传染关系。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有较强的解释力。其中,能源和日常消费品等基础性行业在各体制区间均属于稳定的风险净溢出行业,能够通过产业供应链渠道对其他部门形成显著的风险冲击。此外,部分行业的风险传染角色并非一成不变 ,风险监控机制需要审时度势地做出适应性调整。

世界经济

 

      成果二:杨子晖、陈雨恬、张平淼:《股票与外汇市场尾部风险的跨市场传染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20年第8期。

      论文摘要:随着国际经济环境联系的日益紧密,防范尾部金融风险的快速扩散与跨市场传染成为了各国政府当局与学术界的重要议题。在此背景下,采用自回归风险价值模型,准确测度了全球45个主要国家(地区)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的尾部风险。同时,从体制区间效应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在非线性框架下进行研究的合理性,深入考察各经济体内尾部风险跨市场的非线性传染。其次,从动态视角分析尾部金融风险在我国股市与汇市间的动态演变,以及美国金融风险的跨国传染情况。最后,基于多元多分位数条件自回归风险价值模型,具体量化了各经济体尾部风险传染的强度,并展开跨国、跨市场的比较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加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体系及监管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它将有助于改进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测度指标、化解国际股票市场与外汇市场尾部风险的外溢冲击,为我国防范跨市场的交叉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提供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参考依据。

管理科学学报

 

      此外,杨子晖教授另一项关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研究成果《风险共振还是风险分散?——基于尾部事件下风险结构的关联研究》近期被《经济学(季刊)》录用。

 

导师介绍

杨子晖

 

      杨子晖,中山大学高级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博导,广东省本科高校金融学教指委副主任、广东金融学会副秘书长、中山大学社科发展委员会委员、获评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曾为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系、麻省理工(MIT)Sloan商学院访问学者。
他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评优秀)等科研项目。他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个人专著,并在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管理科学学报》、《金融研究》、《统计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曾获得“第四届刘诗白经济学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广东省金融学会优秀金融科研成果一等奖”、“岭南董事会教师杰出科研贡献一等奖”、“中山大学卓越人才资助计划”、“国际金融学年最佳中文论文TOP10”以及“中山大学优秀硕士生导师”等多项科研奖励等。指导的学生论文曾获得“全国优秀金融硕士学位论文”、“中山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奖项。